【南方都市報】開五個小孔便能在七大臟器上動刀,成功切除七處腫瘤

2021-12-14

多發(fā)性內分泌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顯性遺傳病,其發(fā)病率往往低至2/10萬。其最為常見的是形成胰島素瘤、胃泌素瘤并帶來非常嚴重的內分泌紊亂。蘋果公司創(chuàng)始人就是死于神經內分泌瘤對胰腺的攻擊。與之比較起來,來自廣西的42歲周麗(化名)的病情要復雜得多,她的腫瘤發(fā)生在了胰頭、胰尾、肝臟、十二指腸、胃、膽囊、空腸、膽總管七大臟器上。

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團隊借助手術機器人的輔助,僅在患者身上開了5個小切口,就成功地完成了七處臟器上的病灶切除。“術后2周多患者順利康復出院,折磨患者2年的頑疾被成功治愈。”

?

1 38

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在手術機器人前

?

女子四肢無力、腹瀉

竟患上多發(fā)性內分泌瘤病

?

“反復低血糖、四肢無力、腹瀉,近兩個月還有加重的趨勢。”一位來自廣西的女士自稱被這些不適癥狀困擾了整整兩年,心急求醫(yī),卻問診無果。原來,她曾輾轉于廣西多家三級甲等醫(yī)院就診,但當地醫(yī)院均未能明確診斷及確定治療方案。

抱著一線生機,該女士來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尋醫(yī)。醫(yī)院各學科專家試圖對這個未知頑疾一探究竟。經膽胰外科、消化內科、放射影像科、放射介入科、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后,醫(yī)生們考慮該患者患上了“多發(fā)性內分泌瘤病1型”(胰腺頭部及尾部多發(fā)胰島素瘤、胃泌素瘤并肝轉移、I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)。她的病情十分復雜,腫瘤多發(fā)且累及胰腺、胃及肝臟3個部位,并且分泌2種激素導致一系列的病癥。

?

2 25

殷曉煜教授正在實施手術

?

手術刀腹腔內游走

微創(chuàng)切除七大臟器腫瘤

?

這么棘手的多發(fā)性內分泌瘤,到底能不能治?會診討論后,專家們明確了患者還有手術切除指征,多學科專家決定直面挑戰(zhàn),背水一戰(zhàn)。為了既能完整切除腫瘤,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及脾臟功能,殷曉煜教授團隊計劃借助機器人給患者實施“機器人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、左半肝切除術、胰尾切除術”的“三合一”高難度復雜手術。

?

3 21

殷曉煜教授的手術團隊在移動機器人的術野探頭和手術操作通道

?

“盡管手術范圍廣、切除臟器多、難度高,但我們利用機器人精準、微創(chuàng)及操作靈活的突出優(yōu)勢,還是順利完成了手術。”殷曉煜教授表示,整個手術耗時9個多小時,切除了胰腺頭部及尾部、肝臟、十二指腸、部分胃、近段空腸、膽囊、膽總管等七大臟器病變部位,術中出血僅200毫升。術后,患者恢復良好,低血糖、腹瀉等癥狀均完全消失,術后2周多便順利康復出院。目前患者生活工作正常,無任何不適。

?

4 15

?

據悉,殷曉煜教授長期致力于肝膽胰惡性腫瘤發(fā)病機制及治療的臨床與基礎研究,積極開展各種復雜的胰腺、膽道及肝臟的微創(chuàng)手術,包括各種機器人輔助手術、腹腔鏡手術;目前開展的機器人輔助肝膽胰手術已突破500例,位居全國前五,在機器人輔助肝膽胰手術方面,處于國內先進、華南領先地位。

?

采寫:南都記者 王道斌

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賴一琳

報道鏈接:https://m.mp.oeeee.com/a/BAAFRD000020211211632922.html

報道時間:2021-12-11

?